发布时间:2018-10-07 浏览次数:445
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寒露意味着时节已是深秋,露已寒凉,霜将要来了。寒露有三候: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寒露时节,秋冻要因人而异。此外,寒露时节还有吃蟹、钓鱼等习俗,芝麻是养生的佳品。
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“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”,寒露意味着时节已是深秋,露已寒凉,霜将要来了。
古代的时候,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的说法。每当深秋时节,秋收的忙碌基本告一段落,人们要开始为冬藏做准备了。一件事是开始打猎,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动物也在为过冬储存能量,比较肥硕,另一方面人们也要为冬季储藏一些肉食。第二件事就是砍柴,所谓“草木黄落,伐薪为碳”,这是要储存过冬的能源,毕竟冬季大雪封山,砍柴都不方便了。最后一件事,对于国家来说,深秋是个杀人的季节。一年积攒的案子要在这个时候做个了断,所谓秋后问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
总之,与初秋时的金桂飘香,中秋时的满满收获不同,临近冬季,深秋的气氛也开始透着点肃杀了。
一、寒露的气候
农历二十四节气,每个节气15天,其中又等分为三段,各有按语以描绘整个节气的气候特点。寒露也有三候,分别是: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
一候鸿雁来宾,俗语有云:“大雁不过九月九,小燕不过三月三”,意思是说,大雁在农历九月九之前也就都往南飞走了,而小燕在农历三月三之前应该会飞回来。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。这实际上是古人很有意思的一种生命观。古代的人们相信天地之间的生命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,一段生命结束之后,会以另外一种形态重新开始。深秋时节,人们发现天上的雀鸟都不见了,同时呢又发现海边多了很多蛤蜊,于是就把这两种现象联系了起来。现在看来,多少也透着点浪漫呢。
三候菊有黄华。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,黄巢的诗句里有科举不第的愤懑和抱负,国师的电影里有满目金灿灿的香艳,但这些都离我们现代人太过遥远。九月深秋,倒是赏菊的好日子。“且看黄花晚节香”,深秋将尽,寒冬要来,这菊花可不是秋天的“晚节”么?
十一黄金周刚过完,很多朋友都利用今年最后一个长假出门旅行了吧?当你度过了充实的假期之后,一到家可能就猛然发觉:这天儿怎么和走的时候不一样了?然后就开始翻箱倒柜,紧忙着找衣服了。
俗谚有云:“急脱急着,胜如服药”,可俗谚又有云:“春捂秋冻”。于是很多朋友就纠结了:这俗谚也太随便了,到底是穿还是冻啊?
“秋冻”有讲究
其实呢,咱们对很多俗谚的理解往往都有个教条的误区,很多的俗谚都只是说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已。就说这个“秋冻”吧,适当的冻一冻,确实能够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。但这个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不能着凉啊!
所以俗谚又云了:“二八月,乱穿衣”。这个“乱”字用得好,气温波动剧烈的时候,可不就手忙脚乱找衣服吗?实际上这句话呢,一方面是说这个季节,得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;另一方面,也表示人和人是不一样滴,这“秋冻”还得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决定。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,还是以注意保暖不长病为前提吧。
这真的是一个季节吗?
在我国很多地方,有中秋节吃蟹的传统。但实际上一般来说,中秋的蟹子还不是最肥的,要中秋过后十来天,螃蟹才长到最“丰满”的时候,这时差不多就到了寒露前后了。而且近些年中秋吃蟹被作为传统概念热炒,导致大闸蟹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。中秋过后,蟹子的价格自然开始回落,吃起来也更加实惠。
寒露前后,时值深秋,天气开始由寒凉转向寒冷了。中医讲究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所以从养生的角度来说,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养阴防燥,多吃一些润肺益胃的食物,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的运动和劳累。当然,对现在忙碌的都市白领来说,避免劳累可能太过奢侈了。那么,就在饮食上对自己好一点吧。比如在北方有些地方,流行着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芝麻有补肝肾,益精血,润肠燥的功效。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、头晕耳鸣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咳嗽、身体虚弱、头发早白等。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曾说:八谷之中,惟此(芝麻)为良,仙家作饭饵之,断谷长生。
黑~~芝麻糊嘞
所以,辛劳的白领朋友们,每天早上,来碗黑芝麻糊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