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寒露养生:滋阴防寒,敛神固精,为冬藏做准备
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浏览次数:64

寒露养生:滋阴防寒,敛神固精,为冬藏做准备


寒露惊秋晚,朝看菊渐黄。当清晨的露水凝澈欲结,泛起森森寒意,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寒露”。此时,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步入深秋,天高云淡,层林尽染,昼暖夜凉,温差显著加大。


寒露的到来,标志着天气从“凉爽”向“寒冷”的过渡。养生重点必须从秋初的“防燥”转向深秋的“防寒防燥”并举,核心在于“滋阴润肺、保暖固表”,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。


一、 起居养生:顺应“收藏”,早卧早起


1.  防寒保暖,尤为关键

    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。”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养生谚语。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点,也是最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。此时应撤去凉席,换上棉被,睡前常用热水泡脚,温暖经络,改善血液循环。

    尤其要注意颈、腰、腹、膝关节等关键部位的保暖,避免“秋行冬令”,引发感冒、咳嗽或旧疾复发。


2.  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

      《黄帝内经》教导我们秋季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,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是秋季“收藏”之道最好的实践。


3.  开窗通风,保持湿润

       深秋气候干燥,室内可适当使用加湿器,或放置一盆清水,以缓解鼻干、咽干等“秋燥”症状。同时,也要在天气晴好时勤开窗通风,避免细菌病毒滋生。


二、 饮食养生:润肺益胃,少辛增酸


寒露时节,燥邪与寒邪并存,饮食调理需更加精细。


1.  重中之重:滋阴润燥

    继续多吃些白色食物以润肺,如雪梨、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莲藕等。可以制作冰糖雪梨羹、银耳百合粥等温润的汤羹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滋阴润燥。

    推荐汤品:莲藕排骨汤。莲藕熟吃性温,健脾开胃,益血生肌,与排骨同炖,汤鲜味美,是寒露时节平补的佳品。


2.  适当进补,培补元气

    民间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。黑芝麻、核桃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能滋阴益精,润肠通便,非常适合此时食用。

    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和的肉类,如鸡肉、牛肉、鸭肉,以增强体质,抵御渐寒的天气。


3.  少辛增酸,以利肺气

    “少辛”:减少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辛散之品的摄入,以免过度发散,耗伤津液。

    “增酸”:适当多吃一些酸味水果,如山楂、葡萄、石榴、柚子等,酸味能收敛肺气,防止秋燥伤肺。


三、 运动养生:动而适度,忌大汗淋漓


“秋主收降”,此时的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。


1.  选择温和舒缓的项目

    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、健走、瑜伽等。这些运动能活动筋骨,提升阳气,又不会导致大汗淋漓,损耗元气。

    登高仍是此时极佳的运动。望远可舒解悲秋情绪,爬山过程能锻炼心肺,但需注意保暖,量力而行。


2.  把握“微汗”原则

    运动到身体感觉温暖,微微出汗即可,切忌如夏季般大汗淋漓。出汗后应及时擦干,切勿吹风,防止寒邪入侵。


3.  时间宜晚

    最好等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锻炼。此时气温回升,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消散,更有利于健康。


四、 情志养生:保持乐观,远离悲秋


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深秋的肃杀景象易引人忧愁。


多晒太阳:阳光可以驱散阴郁,补充阳气,改善情绪。

培养闲趣:多听一些舒缓欢快的音乐,练习书法,与友人品茶谈心,或到户外欣赏漫山红遍的秋色,都有助于保持心神安宁,乐观豁达。


总结:


寒露时节,是一曲秋冬交替的序曲。养生之道,贵在 “和””——调和体内的阴阳,调和人与自然的节律。通过精心的起居、温润的饮食、舒缓的运动和安宁的心神,我们便能从容应对季节转换,安稳地迎接冬天的到来。


下一个
已经是最后一篇

版权所有 © 江西怡和医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2001572号-1 赣公网安备36012202000304号 技术支持:易动力科技